教宗三鐘經 信仰不是宗教標籤,而是人與天主的關係
教宗20日帶領信眾誦念三鐘經時省思了耶穌與一位迦南婦女相遇的動人事蹟,這名婦女堅持不懈懇求耶穌醫治她的女兒。教宗強調,當我們恆心祈禱,耶穌是不會拒絕我們的。教宗提醒眾人在具體的信仰行動中活出與基督的關係。
(梵蒂岡新聞網)“天主就是這樣:天主是愛,凡愛的人不會保持僵化。是的,始終堅持,但不僵化。愛的人不固守於自己的地位,而是讓自己改變;愛的人知道如何改變自己的計劃。愛是具有創造力的,我們基督徒如願效法基督,就應對改變持開放的態度。”這是教宗方濟各8月20日主日在念《三鐘經》前,省思當天福音內容(參閱瑪:十五21-28)時所說的一段話。
本主日福音向我們講述了耶穌與一位迦南婦女相遇的動人事蹟。福音記載,這位婦女懇求耶穌使她被惡魔折磨的女兒獲得釋放,但她並不屬於天主的選民以色列民族。耶穌沒有馬上答應她的請求,並解釋道,祂的使命是為了以色列家迷失的羊。但那婦女並沒有放棄,而是走近祂,俯伏在地,懇求祂的幫助。耶穌看到這個女人的信德如此巨大,就改變了態度,俯允了她懇切的祈求。
教宗解釋道,耶穌“正在向天主的子民宣講”;之後,天主聖神必會推動教會到天涯海角。然而,在迦南婦女的故事中,“天主救贖工程的普世性已經體現出來”。面對迦南婦女懇切的祈求,耶穌提前了“天主的計劃”,顯得更為隨和及憐憫。
接著,教宗邀請眾人反思那婦人的信德,這信德得到耶穌的稱讚。門徒們看到是這婦人持之以恆的可貴,但基督“看到她的信德,這信德不是華麗的概念,而是實在的行動”。
教宗說:“迦南婦人走近耶穌,俯伏在地,堅持與耶穌保持密切的對話,克服一切障礙,唯有與祂交談。看,這就是信德的具體化,它不是宗教標籤,而是個人與上主的關係。這婦人的信德不是神學的規範手冊,而是堅持敲門,敲門,敲門;信德不是靠話語,而是祈禱。不拘任何人向天主祈求,天主總不會拒絕。”
隨後,教宗邀請聚集在聖伯多祿廣場的信眾做自我反省:我們是否有能力像耶穌一樣改變;是否體諒別人並富有同情心,還是堅持自己的立場。因此,教宗特別指出,請不要弄混了,“僵化不是好事,但堅持卻是好事”。
最後,教宗籲請眾人祈求聖母瑪利亞的助佑,使我們能夠以善行與具體的行動活出信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