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房志榮

房志榮神父

我很想快快看到這本專輯的出現,以能給這個海外華人教會定位﹕它在給人類最多最大的民族 – 華人- 傳揚基督的福音上能扮演怎樣的角色?邀稿函已指出我這一期望表達的範圍和次序回憶﹕記得1997年9月初,曾到聖荷西講過「天主教教理」。這是一本大書,但延續了教會二千年的傳統,只是講法須隨著時代的變遷予以適應罷了。當信的總是宗徒信經的12條信理,所慶祝的是以感恩祭(聖體聖事)為頂峰的七件聖事,該遵守的仍是梅瑟即已頒佈的天主十誡。我們所求的不外主耶穌在「天主經」裡所指出的七許求。今天須作的適應可用圖示意,基礎是聖經,永恆的天主啟示,梵二(1962-1965) 給出今日教會面貌,1983的聖教法典是管理的依據,Catechism of the Catholic Church (CCC) 是教會官方作的一個綜合,值得大家參考。以上文件都有中文譯本,有助理解原文。

房志榮神父 CCC 天主教教理
今年(2003)9月1日在比國魯汶的一次有關中國的國際會議中,我把上圖作為識別今日天主教會的徽章。討論時有人說,這裡沒有一點中國東西。我的答覆是﹕中國東西在於解釋,內容主要是聖經的天主啟示,它雖是源於迦南地區,但的確指向整個人類,也是為了中國。請讀者給予其他答案。

觀察﹕六年前的那次聚會,及以後每月收到的「聖城通訊」(至今已接到2003年8月的188期),使我覺得像聖荷西這樣的華人教會,在天主的救恩計畫裡應該有它的一份特有的角色。這一角色是什麼呢?能有很多的解讀和可能,以下略抒淺見,作為拋磚引玉的嘗試。

勉做世界公民。自從2001年的911事件後,美國民心大有改變﹕最富最強不一定最安全。直至911那一天,美國人好像只有同情別人,協助他人的份。現在他們發現自己也須別人的同情與協助。站在信仰的立場上說,華人教友跟美國信徒一同參與感恩祭時,更有理由彼此認同。除了共患難,共急需,及全球化的世界走向以外,若望福音及保祿書信所說的-共為一個基督奧體的神學觀,反而顯得更具體,更為今日人類所需要。好的基督徒很自然地是世界公民,我們的祈禱和愛德生活都朝這方向前進。

在東西文明間搭橋。中華文明是延續不斷,大一統的最古老文化,美國則是最年輕,最前進的新文化。聖荷西華人教會處在二者之間,一方面感受到美國社會的殷富和效能,另一方面對中國的人情事故懷有說不出的憧憬。這種複雜的情懷是心理分析或哲學思考所能釐清的,但信仰生活憑著天主的啟示,能指出一條心靈能走的路,就是瑪竇福音第十三章,耶穌講完七個有關天國的比喻後所下的結論﹕為此,從他的寶庫裡,提出新的和舊的東西(瑪十三;52) 。新舊,古今,中外,不是標準,好壞,善惡,是非才是棄捨或接受的準繩。

從日常的小事上做起。做世界公民,在東西間搭橋,好像是不著邊際的大話題,其實不是。只須想想聖母瑪利亞的一生,就不難明白了。她的領報,訪親,耶京朝聖,歸途失子,聖殿重建,加納婚宴,十字架下,與門徒共禱等,都是她日常生活的事。但有誰比她更是世界公民?不但東西,她擔起了南北,上下,人間天上的橋。以上三項是觀察,也是省思。

建議與展望﹕談到華人教會,常以澳門,香港,台灣,大陸,海外為分區,海外又分東南亞和歐美。在第二十一世紀裡這些華人教會如何彼此關心,互相合作,一定將影響在華人間傳福音的成果至大且鉅。聖荷西華人教會是一支勁旅,年屆廿,可為別的地區華人教會多想想,能為他們提供一些什麼美國擁有的專長。是民主,開放,坐下來平心靜氣地交談,會聆聽也會坦誠謙虛地表達己見…?這些都是舊社會與新社會矛盾的地方。

但富裕的社會也有它的危險,就是今世已足,少講來生,也許是主耶穌重複說的那句話的微意吧﹕『那些有錢財的人,進天主的國是多麼難啊!』(谷十;23-24) 這使我想起九月三日魯汶會議中的二次小組分享。我們只有四人﹕一位大陸女教友(曾寫過《愛的三部曲》三本大書,社科院出版,以小說格式介紹聖經,聖母,聖人),一位愛爾蘭高隆邦會神父(曾在台北多福堂工作多年),一位加拿大魁北克傳教會神父(在大陸長春已居留十來年)。

分享的主題是《教會在中國社會的先知角色 》,談來談去,很難交集,更惶論共識了。我表示贊同魁北克神父所說的社交誠實,善保資源,照顧窮困等,但我加上一句,信經的最後兩句話『我相信肉身的復活,我信永恆的生命』也很重要。雖然今天講來世的道理頗不容易,他說那使人進入一個空洞的世界,不切實際。但我從十歲信教開始,直到今天,主將會給每人一個公道的審判這端信理,為我是很實際的,讓我不斤斤計較,把一切(包括所受的委曲)都託在天主手裡。

我想談的是,窮得無以維生,自非天主所要。但安貧樂道的人才真是有福的,我國的孔子,顏淵都是很好的榜樣。華人教會何嘗不可在美國社會中當先知!

發表於二零零三年十一月 聖荷西華人教會成立廿年紀念專輯 第一九一期, 回到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