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鄭繼宗

我們的孔夫子曾經為他一生的每個重要階段,立下了目標和努力的方向: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可惜的是他老人家郤沒有為二十歲定下什麼願景和目標。既然每個團體是由個人組成的,團體的每個重要階段,該有個目標和願景,也是理所當然的。 我們這個因“愛”而組成的教會團體,到了美好的雙十年華,又該何去何從? 我們此刻興高采烈慶賀之餘,是不是也可以冷靜地瞻前顧後,全盤 “省思”一番? 所以,我大膽地建議:我們二十而省思,檢討我們的過去,分析我們的目前,並計畫將來該走的方向。

廿年前,一群從台灣,香港,大陸及其他各地在聖荷西的華人教友,從家庭聚會,到組成讀經班,又由於馬愛德神父的引導,及教友們共同的努力,才在St. Clare’s教堂現址,找到我們安身立命的“家”。廿年來,馬愛德神父,陶雅谷神父,朱蒙泉神父,胡國楨神父,劉家正神父,王敬弘神父,黃德寬神父,甘國棟神父,顧光中神父,王楚華神父,曾慶導神父,黃華銓神父,伍棟樑神父,滿而溢神父,黃琦玲修女,賴碧華修女…等神長們和眾多同工及教友們辛勤播種耕耘,建立了基礎,也成了海外華人教會的典範。當然,我們不會固步自封,沾沾自喜。在聖神光照下,虛心反省還有那些地方可以改進,那些可以做得更好,或那些地方可以知錯能改,引以為鑑。 才能日新又新,侍主侍人。

耶穌基督在福音中,再三說;我來是服事人,不是受人服事。 就是我們參與教會最佳的精神寫照。 因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最小的兄弟姐妹服務,以分享天父的大愛。 基於此,我們對老弱貧病,孤苦無依的教友,伸出援手應是首要之務。此外,對青少年的輔導,對失業待業朋友的關懷,對夫婦與家庭的輔導扶持,以及對外傳福音…等,都是我們可以繼續努力的目標。

有道是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十年,廿年之後的我們又當如何呢? 團體有沒有永續發展的計畫? 如果到了三十而立之時,還立不起來,豈不愧對過去辛勞澆灌的神長和教友們嗎? 為了團體的健全發展,我們最好能有現況的評估和未來五年,十年的具體計畫。舊金山教區許純娟修女領導撰寫的華人牧民計畫,曾有詳盡的規劃,可做參考。

著名心理學家派克博士(Dr. Scott Peck)在他的經典名著 The Road Less Traveled (心靈地圖)中提醒我們;不能用過時的地圖去找新路,而應不斷修正改善逃避痛苦和麻煩的舊作風,才能日進於德。 願我們心心念念所愛的團體,也能如此,邁向天父所祝福,所喜悅的真善美聖之境界。

發表於二零零三年十一月 聖荷西華人教會成立廿年紀念專輯 第一九一期, 回到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