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朱健仁

特別感謝二十多年來的老戰友們,您們的篳路藍縷,造就了今日的聖荷西華人天主教會。

一九八一年十月上旬在臨來美國加州聖荷西讀書前,我去台北耕莘文教院拜見了耶穌會朱恩榮神父。特別向他查問聖荷西華人天主教教友的通訊資料,並取得了黃鳳梧、蔡慎明夫婦及夏成銘、任小音夫婦的電話。因為在大學時曾聽過黃鳳梧女士的演講,所以不覺陌生。最記得的是當時朱神父還開玩笑似的嘆了一口氣說﹕「唉!看我們這麼優秀的天主教友女生,竟然被一位基督教男生娶走了。」(當然蔡哥後來在我們教會的服務與給黃姊的支持是有目共睹的)。 根據朱神父給我的資料,聖荷西讀經班教友團體的名稱為Overseas Chinese Catholic Association-天主教中國海外青年使徒,簡稱「海外青使」。

進入美國的第一週,我就迫不急待的打電話給黃鳳梧姊,請她帶我去參加本地的「海外青使」讀經班。當時聖荷西讀經班成員約有十個家庭,且多是居住在聖荷西的南區與北區。印像中有黃鳳梧、蔡慎明夫婦,夏成銘、任小音夫婦,古偉業、李玉川夫婦,賴經緯、李自慧夫婦,陳國賢、林鳳珍夫婦,朱錫明、陳鳳文夫婦,楊洛、宮菊芳夫婦,魏德宗、李姝蓉夫婦。單身的學生除我以外,還有程樹華、李培德、楊彤芳和陸續加入的顏家輝、陳昌宇、王惠文。在八二年至八四年間,因為逐漸有神父來為這個小團體舉行中文彌撤,因此參與人數漸增。我手邊保存最老的通訊錄是-九八三年十月的半張copy(英文姓氐A至T)﹕除了上述教友外,又添增了陳守復、冼豫玲夫婦及女兒璇璇、小瑜,周宏毅、孫明蘋夫婦,夏大雄、郭桂月夫婦,徐伯初、陳文鍼夫婦,林哲森、林林夫婦,林國定、白玉雯夫婦,林柏陽、馮秋碧夫婦,鄧作棟、高美良夫婦,項學琛、陳秀慧夫婦,楊宗義、白瑞雲夫婦,黃澤蒼,羅曉離,王育華,陳兼慶。(名單中姓氐T至Z可能有遺漏) 此外尚有四位神長亦列名﹕馬愛德神父、胡國楨神父、郭潔麟神父、陶雅谷神父。

由於來美第一年住在聖荷西南區,並接近古偉業兄家,所以大多是搭乘古偉業兄或蔡慎明兄的便車參加讀經班聚會。由於我能彈吉他帶唱,又是單身,自然沾了不少便宜。例如常可倚小賣小,裝可愛;聚餐不必帶菜,有剩還可以TO GO;隨團體出門永不愁沒司機….所以我也樂得經常帶著吉他去讀經班「助興」。而聖詠團也是自彼時萌芽而生,並多次在教友婚禮中友情贊助。還記得第一次處女秀就是送給當時與我們讀經班亳不相識的新移民周宏毅、孫明蘋夫婦。我是到了當場,看了婚禮程序單,才發現竟然認得新娘子(孫明蘋與我乃是多年前在天主教大專同學會夏令營中帶營服務的舊識)。印象中當時讀經班大多是由黃鳳梧姊或古偉業兄領帶,並於週五晚輪流在各家舉行。說是輪流,但好像在陳鳳文姊家的次數較多,可能是因為當時她家較新、較大,地點適中,又沒有孩子。而更好的是飯廳內有一張她先生自製的大餐桌,剛好容下十多人圍座讀經。那個特別的桌子的桌面乃是拼花磁磚,堅固異常,不知鳳文姊是否仍在用它供讀經?而當年讀經的各家,今日只有夏成銘、賴經緯及白瑞雲三家尚居住在其二十二年前的原住址,並使用原電話號碼。一直到如今我還清晰的記著各家的地點與當時客廳、餐廳的家俱擺設。

八一年底我開始參加讀經班時,孩子們只有夏成銘、任小音家的小佩、小雲,賴經緯、李自慧家的小霸王賴永平-Gabriel、妹妹賴永安-Josie,陳國賢、林鳳珍家的一對兄妹Jonathan and Sharon,楊洛、宮菊芳家的璟璟及小亮(夏成銘兄的愛子老三小慶,魏德宗家的Jay-小魏德宗,古偉業兄的女兒婷婷、兒子小柏也都是後來陸續蹦出來的)。那時讀經班最大的困擾就是如何安撫這批孩子們-特別是Gabriel,又要在唱歌、讀經時和他比大聲,又要防他沙發跳上跳下不要踩到襁保中的小baby們(小亮、小慶、婷婷身上若有什麼疤痕,Gabriel搞不好比他們都清楚是怎麼來的- 小霸王這外號就是我當年給他起的,一笑) 。八三年許多新教友家庭陸續加入團體,又帶進來了新的小朋友。我比較熟悉的有楊宗義、白瑞雲家的斌斌、光光、丫丫,林國定、白玉雯家的涵涵、維立,周麗鵬、李曉英家的薇薇、小帆,張綿英、孫文琳家的Enid、小達-Brian。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耶穌君王節,當聖荷西天主教中文讀經班正式成立為聖荷西華人天主教教會時,我正與瑞美在熱戀中。由於教會才開始,前半年事情不是那麼多,又因我們雙方父母都在台灣,加上新郎新娘又那麼可愛….OK, OK, 至少當年新娘是很可愛的!(太太剛才校閱了稿子,要我把「當年」兩個字去掉)所以我們的婚姻輔導、婚前準備,與八四年夏天的婚配典禮,幾乎成了當時聖荷西華人教會中最大的Project。幾乎所有人都參與動員了。而且主要參與工作的人員還在黃鳳梧姊家召開過兩次籌劃會議。我和瑞美近二十年的婚姻,幸福美滿(至少我這一方是如此覺得…..嘿!嘿!嘿!)與承載了當時整個教會的祝福必然有關。感謝天主!

我們的婚前輔導司鐸是馬愛德神父(真的是很對不起他,給我們小小的一本婚姻手冊,至今尚末念完。唉!神父高估了我的英文程度)。婚前輔導夫婦是楊宗義兄、白瑞雲姊(我常尊稱她為丈母娘,那是因為結婚當天,瑞美是以他們家為娘家,待嫁出閣,而我是從他們家把瑞美迎入教堂的)。馬神父、陶雅谷神父為我們的婚配聖事主禮彌撒;陳守復叔叔代表女方家長,在婚禮彌撒中把瑞美帶入聖堂,交在我手裡。陳昌宇出任婚禮總管;黃鳳梧帶領整個禮儀;孫明蘋、夏成銘讀經;李玉川、李培德司琴;黃澤昌照像,楊宗義錄影;斌斌、Gabriel輔祭(這樣子他們就不會上下亂跑了^_^)。光光花童,林哲森、魏德宗、周宏毅帶位,璇璇、小瑜總務(就是在門口瞪著你收禮、收錢的啦!)。另外古偉業、孫明蘋、楊宗義、白瑞雲及好多位媽媽們為我們佈置教堂及善後,陳國賢、鄒世亮、楊彤芳、蔡慎明張羅婚宴內外,禮車、招待、準備菜點…。因為團體不大,我覺得幾乎是全堂動員了。那股溫情與恩情終生難忘亦難報。而當時忙昏了頭,不可能記下每一位幫忙的好友(敬請原諒)。今日只能依照片、錄影帶,及當年婚禮記事簿,在這裡補充,並再次致予感激之情。其中絕對有遺漏了許多名字,因為Fremont好友張綿英兄老是向我邀功﹕「你們進行婚禮時,我可是在外面辛苦的指揮交通喲!」(沒有照片)多年來害得我愧疚不已。來年他們家嫁女兒或娶媳婦時,我也一定幫忙在聖堂外指揮交通,以資報謝。

馬愛德神父和陶雅谷神父為我們準備了非常隆重的彌撒,連行大禮的香爐都上了場,總共費時一個半多小時才結束婚配聖事。至今仍有教外朋友對我們當年婚禮之隆重,典禮之長,印象深刻。老實說,第一次結婚,心情緊張,神父當年訓誨什麼,一點兒也記想不起來了。倒是彌撒中讀經二的第一句話記得很清楚,而且還時常背給老婆聽(都快二十年了,新娘當然已變成老婆了)﹕「你們做妻子的,要順從自己的丈夫….」(過癮、過癮,唉!過乾癮…)

歷經多少能人賢士的奉獻澆灌,八十到九十年代的十年裡,團體逐年壯大,並漸漸走上了軌道。而我一直守份於聖詠團的事奉內,偶爾參與中文學校或兒童道裡班,也多是侷限在唱遊項目。團體大了,人多、手多、意見也多了。所幸大家都知道在天主的大家庭中,我們都持有愛主的初衷,而彼此間施受的愛仍然不變,彼此間的不同理念與做法也常能在天主的愛中相互包容。然而對我而言,見面不能認得每一個人、每一個孩子,那種的親切感確是比起八十年代淡了一些。

由於早在八八年就搬到Fremont了,所以九六年Fremont成立了華人天主教會後,我也就全力以赴的投入這個小兄弟團體。即使過去七年我已經完全歸屬於Fremont華人天主教團體,然而回顧我人生中過去這精華的二十年,與聖荷西華人天主教團體的親密關係,我卻從未把自己當作外人。每年聖週六望復活與聖誕節子夜彌撒,只要我人未出遠門,一定會以回娘家的心態到St. Clare’s教堂參加聖荷西華人天主教的大禮彌撒。承蒙聖詠團不嫌棄,我也常會混在其中,重溫舊夢。繼續融入這個幫助我建立家庭、指引我、影響我下半輩子生命的團體與教會。

Fremont華人天主教團體,和兩年前才成立的中半島華人天主教團體都是聖荷西華人天主教教會的延伸。目前大概都還有八十年代聖荷西華人天主教團體的甜密經驗﹕人少、意見集中、效率高,但也會因著青澀稚嫩而不免有時跌跌撞撞。好在常有老大哥聖荷西天主教團體走過的路子的經驗與借鏡,不至張惶失措,繼續承傳這二十多年來「海外青使」的使命….縱使當年的這群「青年使徒」已變成了「中年使徒」,仍不悔….因為我們已經在好多位教會兄姊子女們的身上看到了下一代「海外青使」的身影。

朱健仁

發表於二零零三年十一月 聖荷西華人教會成立廿年紀念專輯 第一九一期, 回到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