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編輯小組 二OO三年耶穌基督君王瞻禮前夕

欣逢團體廿歲生日,除了衷心感謝讚美天父的恩佑與帶領外,我們也願藉此時機,緬懷感念所有團體的恩人。是大家的信德、望德,及無數具體的愛的行動,使我們這個“天主的家─我的家”成長為今天的容貌。

胡國楨、馬愛德神父的愛心、智慧與高瞻遠矚,加速了我們OCCA(海外華人天主教會)的誕生。團體初創,自台退休的陶雅谷神父適時被指派為團體的首任指導司鐸。陶神父的寬容大度及無為而治,予團體極大的成長空間。馬愛德神父及多位神長自始便竭盡心力教導、陪伴團體的讀經分享,為團體信仰奠定了根基。同時過往的神長、修女們也都欣然參與陪伴團體的陶成培育。如劉家正神父、朱蒙泉神父、甘國棟神父,對個人的成長、靈修指導不遺餘力。王敬弘神父為團體播下神恩復興運動的種子。伍棟樑神父抱著對祖先披荊斬棘的感恩之心,默默地在團體中為海外炎黃子孫服務十餘載。

陶神父於1993年10月2日回歸父家。顧光中神父帶著許多中華致命聖人們的鮮血,來到團體,繼續為擴展天主的神國而努力。神父苦幹實幹的刻苦堅忍,確實尋回許多迷途的羔羊。顧神父稱之為他的右手的王楚華神父,事實上早在老陶神父時代,即已分擔著許多指導神父的工作重擔。四年前賴碧華、黃琦玲修女的加盟,惠澤許多孤單、痛苦的姊妹,承擔下許多的牧靈工作。

單靠幾位神父、修女的團體當然無法可大可遠。感謝天主讓一群想要更認識祂、追求祂、事奉祂的兄弟姊妹能聚在聖荷西這塊土地上。廿年來,我們一塊兒胼手胝足有歡笑,有哭泣,更重要的是我們一直在主基督內,分享祂的生命與愛情。也因此,我們能如麗鵬文中提及的歷經數次大的“愛的分裂”卻仍能常懷希望,常保我們“愛的初衷”。

謝謝四位主教及諸位神長、修女們在百忙中,撥冗為文賜教。過去您們都曾陪伴我們走過一段路。如今我們更將用心照著您們的期許,賴聖神的恩寵與光照,勇敢地將基督的容貌活出來。

房神父勉勵我們要做世界公民。瑪利亞固是好例,馬愛德神父、陶雅谷神父更是我們身邊垂手可得的楷模。一位美國人,一位愛爾蘭人,卻心念中國。一位猝逝於中國的土地;一位為中國人的團體鞠躬盡瘁。沉思於他們的至情大愛,我們團體應繼承他們的遺志,繼續我們自起初即矢志扮演的「橋樑教會」的角色。我們不但要成為中國地上、地下教會的橋樑,我們也要如房神父期勉的“在東西文明間搭橋”來回饋社會。
當年我們教會的成立,主要是為海外青年華人教友信仰的成長及落實。其間逐漸意識到下一代文化教育及信仰傳承的重要,兒童道理班及中文學校應運而生。誠如吳智勳神父、偉業、樹治及仁昌兄提出的如何使下一代的信仰紮根、茁壯?確實是我們團體重新定位,釐清目標方向,再出發的時刻,更是我們父母們的再挑戰!

本刊能順利集結成書,首要謝謝偉業的建議,樹治多方的邀稿、催稿;仁昌花了數星期的時間編寫團體廿年來的大事紀;編輯同工們辛苦的編排、校稿;伯初慷慨提供珍藏多年的攝影作品,為本刊封面、封底增色無數。

謝謝多位兄姊承擔了全部印刷、打字的支出。願天主百倍賞報您們的“及時行善”。再一次謝謝我們所有的作者,是您的分享豐富了本刊的內容。特別要謝謝團體的大恩人朱蒙泉神父,雖在病中,仍給我們帶來“領袖培育”的教導與分享,而多年來您在團體中所作的努力,豈不正是在培育“領袖人才”?而您本身就是一位“能以理想和意義激發團體,奔向目標”的優秀領袖。 謝謝您為團體所付出的一切。願主賜您早日康復。

SJCCC是我們的家,願所有讀者在享用本刊的同時,也能開始或繼續按狄總主教鼓勵我們的“用默觀及祈禱的精神去度我們每日的生活”;同時,希望我們都能想想我還能為這團體奉獻些什麼?讓我們繼續在主愛中走出另一個豐富,平安的廿年!

基督君王 永遠為主!

發表於二零零三年十一月 聖荷西華人教會成立廿年紀念專輯 第一九一期, 回到本期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