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週一語話聖歌 – 常年期第二十三主日 – 《我要真心奉靠》、《主愛有多少》 & 《來與我們此路同行》

每週一語話聖歌 – 常年期第二十三主日 – 《我要真心奉靠》、《主愛有多少》 & 《來與我們此路同行》

9/4/2022 常年期第二十三主日

「進堂曲」《我已經決定》。今天的福音路加14:26~27: 「如果誰來就我,而不惱恨自己的父母、母親、妻子、兒女、兄弟、姐妹,甚至自己的性命,不能作我的門徒。不論誰,若不背著自己的十字架,在我後面走,不能作我的門徒。」耶穌的措辭強烈,要求甚高,要成為祂門徒的先決條件即是要將天主放在優先順序之首位。近年來,美國政壇常聽到「No one is above the law」,這口號雖响亮但只適用於司法獨立,體制完備,且能公正執行正義的人間國度。美國建國「獨立宣言」的前言, 開宗明義指出「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賦予他們若干不可剝削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其最後的總結為「And for the support of this declaration, with a firm reliance on the protection of Divine Providence, we mutually pledge to each other our lives, our fortunes, and our sacred honor」。其中「Divine Providence」 指的是天主及祂對所造萬物之關切與守護, 基督信仰是美國立國之本。猶太民族(今以色列)歷史中的名君如撒羅滿和達味王,他們一生的高低起伏與其言行與天主是否同頻直接成正比;美國的開國元勳華盛頓、富蘭克林皆是敬主愛人,了不起的領袖,他們既跟隨主而又入世濟眾。

我們團體每年的慕道班課程是從九月開始,直到隔年復活前夕(約三、四月)領洗,之後仍有第四期的課程,繼續深化信仰,而在信仰上欲求精進的良方,就是實際參與教會的服務,擇己所愛,量力而為,知行合一。就如兩週前,為我們主祭的方濟會士劉星群神父在講道中勉勵我們的:效法耶穌,過好每天的日子,做好手邊工作,具體在生活中實行、活出愛德,如此您將會通過「窄門」以臻至善。這首「我已經決定」既呼應今天的福音,亦歡迎新的慕道朋友。

「奉獻曲」《我要真心奉靠》。謝謝季祺加譜的優美合音, 猶如畫龍點睛。此曲的反思:內心覺察天主對自己的召叫,全心奉靠、以愛還愛、追求聖潔,與志同道合的好友攜手合作,歡欣喜悅地答覆召叫(the calling)。

「領主曲」《主愛有多少》。耶穌親近呼求祂的人,尤其是謙虛悔改的人。路17:15~19 耶穌治癒了十位呼求祂救命的癩病人,但最終只有一位外邦的撒瑪黎雅人返回感謝耶穌,他有信德亦知感恩。懂得感恩的人,內心常喜悅。

「結束曲」《來與我們此路同行》。呼應今天的福音。與主同行,步履輕盈。

(9/2/2022 GL)

Read More →

每週一語話聖歌 – 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 – 《仰望上主》、《每一天》 & 《瑪利亞讚主曲》

8/28/2022 常年期第二十二主日

「進堂曲」《仰望上主》。今天的讀經二,希伯來書12:22~24:「你們卻是在走近熙雍山和永生天主的城,天上的耶路撒冷:在那裡有千萬天使的盛會,有那些首生者的集會,他們的名字都已經登記在天上,含有審判眾人的天主,和那些已得到成全的義人的靈魂,以及新約的中保耶穌.」世間儘管有許多的苦楚,尤其是我們的父母那輩,歷經對日抗戰、國共內戰,顛沛流離。我岳父十幾歲便在東北從軍,抗戰時,幾度出生入死從死人堆中爬出。到了80歲(2009復活前夕),他高興的在SJCCM領洗入教,他曾說「因為喜歡和我們家人在一起,將來也是」,其內心於領洗後得到很深的平安,這平安一直伴隨著他,直到去年離世。「仰望上主」這首歌就是在抗戰時,由蘇佐揚牧師所譜的作品,定睛仰望上主,出入死蔭幽谷。

「領主曲」《每一天》。信主至誠者,對於此曲歌詞,自當了然於心,主必應許汝所需。

「出堂曲」《瑪利亞讃主曲》。今天的讀經一德訓篇3:19和路加福音14:11都提到謙虛。「因為凡自高自大的,必被貶抑;凡自謙自卑的,必被高舉。」在聖經當中最為謙卑的代表人物就是聖母瑪利亞,她默默的陪伴著耶穌一生,幫助他完成救贖工程。在美國的歷史中,堪稱美國國父的喬治・華盛頓也是一位了不起又謙遜的領袖,不言自威。中國春秋時的著名哲學家老子,其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近代金庸名著「天龍八部」中那位少林寺藏經閣的「掃地僧」,武藝超群卻虛懷若谷,因勢利導,最終感化蕭、慕二家世仇,化干戈為玉帛。謙遜者始終為天主所悅納,而自大者必被天主拉下。

(8/25/2022 GL)

Read More →

每週一語話聖歌 – 常年期第二十一主日 – 《天國子民》、《草鞋》、《愛的十字架》、《與祢同行》 & 《奉獻於瑪利亞》

8/21/2022 常年期第二十一主日

「進堂曲」《天國子民》。讀經一依撒意亞先知預言,上主將聚集眾人,萬民也都將前來,瞻仰祂的榮耀。天主的福音不僅僅是為了祂的選民以色列,更是普世性的。這首曲子出自戴思神父,適合於今天的進堂曲。

「奉獻曲」《草鞋》。大學時常聽門徒合唱團「基督是主」的專輯, 裡面有好幾首歌至今仍喜歡,草鞋就是其中一首,此曲輕快,唱出耶穌風塵僕僕地向週遭人們宣揚福音,他所到之處、所接觸的人,都因而變得不同。今天的路加福音13:22 亦如是說「耶穌當時經過各城各鄉,朝著耶路撒冷走去,到處教導人。」謝謝經季祺為這首歌加譜了優美的和聲,譲我們能更好的詮釋此曲所想表達的意境。

「領主曲」《愛的十字架》和《與祢同行》。今天的讀經二希伯來書提到天主會懲戒他所愛的人,為的是使其受磨練,好結出義德的和平果實。這與孟子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以及聖保祿在羅馬書5:3~4所言「磨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望德,望德不叫人蒙羞。」闡述著相同的意思。領主曲的這二首曲子,皆鼓勵我們不要害怕考驗,儘管前路漫漫似無盡期,但只要這些磨難並非緣於己之過,不妨坦然接受。就如舊約中的義人約伯無端遭受痛徹心扉的打擊,然而最後迎來的卻是天主更大的祝福。數月前譜寫的「與祢同行」,亦有所感,試將心聲化為音符,以感恩天主之上智照顧。

「結束曲」《奉獻於瑪利亞》。讓我們再以此曲,唱出心中對聖母的敬愛之情。

(8/17/2022 GL)

Read More →

每週一語話聖歌 – 常年期第二十主日 – 《上主庭院》、《祂吸引著我》、 & 《奉獻於瑪利亞》

8/14/2022 常年期第二十主日

「進堂曲」《上主庭院》和 「 奉獻曲」《我的生命吾主獻給你》,感念古聖先知們,為主先鋒,歷盡艱險,為指正當時君王、世道的錯誤,常常遭受酷刑乃至殉道,實不可勝數,然而「殉道者的血乃為教會的種子」。今天的進堂曲和奉獻曲,正是與之呼應。

「領主曲」《祂吸引著我》。今天的讀經二,聖保祿在希伯來書提到,耶穌所受十字架的酷刑,雖痛苦但卻甘心承擔,如默示錄(默5:5)所記載只有耶穌才能開啟那無人敢碰的七個封印。在今天的福音中,耶穌說「我有應受的洗禮,我是如何焦急,直到這事完成」。這首「他吸引著我」,是由高征財神父填詞,連監堯弟兄譜曲,很美的唱出耶穌的愛人情真。天主是愛,捨己利他。

「結束曲」《奉獻於瑪利亞》。明天8月15號,教會慶祝聖母蒙召升天,我們特別錄了這首傳統又好聽的「奉獻於瑪利亞」獻給聖母。COVID疫情前,我們聖詠團於每主日的練唱後,有一結束祈禱,願將我們小小的服務敬呈於天主和聖母手中,也請聖母垂顧我們。一個多月前,老團員樂愛莉問我是否曾錄過這首曲子?因聖母軍大會在即。那時還沒,但我一直將此事放在心上。在録此曲時,令我感動的是:
1. 季祺特別加譜的tenor 、bass, 優美動人,加了層次又氣勢雄偉。
2. 感覺得出每位團員在唱時,都投入了內心深處對聖母的感情。因此思考再三,最後決定:第一次只是男生的和聲,第二次再加入女生的合音。二種詮釋,前者剛毅誠摯,後者溫婉決絕。

(8/11/2022 GL)

Read More →

每週一語話聖歌 – 常年期第十九主日 – 《天國子民》、《信德》、《醒》、 & 《聖母聖心歌》

8/7/2022 常年期第十九主日

「進堂詠」《天國子民》。今天的讀經一,智慧篇18:6 「我們也確實知道自己所相信的諾言多麼可靠,因此都心安神樂」。真正的信仰安定人心,這肯定來自於經驗到天主的臨在。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和本篤十六世都說過「必須經常向人推薦信仰,但絕對不能把信仰強加於人。」每當聽到新進教友們的領洗感言時,真替他們的勇氣、信任及在主內的成長感到高興。教宗保祿六世也曾説:「現代人更願意聽見見證人講話,遠勝於聽教師所教」。在見証中會常聽到促使新人改變的「轉捩點」,這契機常緣於與主的碰觸,而這碰觸又常體現於充滿愛的教會團體中,感受到聖神的果實。正如今天進堂詠所言「天國眾子民,上主家中的眾子女,我們投奔天主聖父,在主內藉著聖神。

「奉獻曲」《信德》。讀經二,希伯來人書11:8「因著信德,亞巴郎一蒙召選,就聽命。往他將要承受為產業的地方去了:他出走時,還不知道要到哪裡去。」亞巴郎是信德之父,天主召叫了他,他也認出天主的聲音,並全心信賴,這是何等的福氣;卻又充滿了未知的挑戰,任重而道遠。今天的奉獻曲《信德》與之呼應,此曲是由前指揮楊洛根據美作曲家Diane Ball 譜寫的 In His Time 以中文填詞,旋律歌詞均美。

「領主曲」《》,也是楊洛填詞,呼應今天的福音,路加12:35~37「把你們的腰束起,把燈點著;⋯為的是主人來到,一敲門,立刻就給他開門。主人來到時遇見醒悟者的那些僕人,是有福的」。聖依納爵的意識省察提醒我們「聆聽並答覆天主的召叫」。此外,瑪竇福音10:16所提的「純潔如白鴿,機警如同蛇」,亦得留神。

「結束曲」《聖母聖心歌》。這首法國傳統的聖歌,行之有年。在加納婚筵上,耶穌聽了母親為新人解困的請求後,行了他第一個公開的奇蹟 -「變水為酒」而且還是上好的酒。耶穌對聖母敬愛有加,因此我們深信,聖母的轉求是強而有力的。

(8/4/2022 GL)

Read More →

每週一語話聖歌 – 常年期第十八主日 – 《仰望上主》、《勸》、《望主使我心煥然一新》、 & 《與祢同行》

7/31/2022 常年期第十八主日

「進堂詠」《仰望上主》。信靠天主,會幫助我們面對生命中的挑戰,背好自己的十字架。

「奉獻曲」《》。今天的讀經一訓道篇:「虛而又虛,虛而又虛,萬事皆虛」以及讀經二哥羅森人書三2 :「你們該思念天上的事,不該思念地上的事」皆提醒我們,世上的名利、地位、財富、聲望等,最終走向空虛。1997的一部佳片 「Devil advocate」 最後的結尾,魔鬼化身的John Milton (艾爾帕西諾飾)又再次成功的以「得到好名聲」盯上了原本似已大徹大悟的律師Kevin(基努里維飾), 於是他得意的說「Vanity is definitely my favorite sin」。Vanity:驕傲、虛榮。原祖夏娃聽了蛇(魔鬼)的誘惑而吃了那棵唯一被天主禁止採食的「知善惡樹」上的果子,不也是驕傲嗎?前一陣子一句流行的標語「只要我想做,有什麼不可以,什麼都不怕」,能不誤導人「去了不該去的地方、做了不該做的事」?魔鬼是誘惑説謊的鼻祖,但我們是能藉著內心省察認出他的,只要我們自知、自制,魔鬼是無法傷害我們的。歷來教會中有不少聖人對「認識魔鬼技倆」都給了很好的忠告。耶穌更是以「三退魔誘」給了我們最好的示範。今天的奉獻曲「勸」 提醒我們當常心向天主,倘若一個人對「人生終點」這個議題毫不在意,嗤之以鼻。那麼就如朱蒙泉神父曾告誡過的「好比一個人開車上高速公路,只知往前衝,卻不知出口在哪裡」。

「領主曲」《望主使我心煥然一新》。呼應讀經二,哥三10「穿上了新人,這新人即是照創造他者的肖像而更新,為獲得真正知識。」此曲出自法國戴思神父,祈求聖神常陪伴、保護、教導我們,使我們煥然一新。

「結束曲」《與祢同行》。 活出自己的精彩為更好的彰顯天主,「God’s glory, Man fully alive」- St. Irenaeus。

(7/28/22 GL)

Read More →

教會音樂

林谷彙整 Feb. 2006

主要參考書目:
梵二大公會議文獻 – 中國主教團秘書處出版
教會音樂 – 李振邦著;世界文物出版社出版
聖樂交集 – 香港教區聖樂委員會編輯;香港教區真理學會出版
基督宗教與西方音樂 – 王忠欣 (曾任教北京大學哲學系,暨宗教學教室負責人,現為美國波士頓大學博士候選人)

人類早期音樂

古代的兩河流域(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是重要的人類文化發祥地之一。當時富饒的美索不達米亞地區(今伊朗、伊拉克一帶),在西元前四千年已有了較爲發達的音樂。當時生活在這一帶的蘇美爾人已有了類似豎琴式的樂器和幾種管弦樂器。在當時的宮廷裏已産生了專業的歌手和較大型的樂隊。後來,這些較先進的音樂文化逐漸流傳到埃及、希臘、印度和中國等古老的國度,並在這些地區得到了進一步的不同形式的、具有民族色彩的發展。

古希臘和古羅馬音樂

希臘音樂的起源也籠罩著一層神秘的色彩。傳說中阿波羅神主管音樂,下轄九位元繆斯(Muse)女神,因此音樂也稱爲Music或Musik。在古希臘人的生活中,音樂的地位是十分顯著的。他們以從埃及和阿拉伯流傳過來的東方音樂爲基礎,逐步加以發展和變化,形成了自己的音樂。古希臘的音樂與詩歌和戲劇有著緊密的聯繫。在他們那充滿魅力的兩部荷馬史詩和許多著名的戲劇作品中,都體現出了音樂的重要意義。

  • 柏拉圖 (Plato,427-347 BCE,希 ) 認為音樂應成為教育的基本成分,音樂除了能令人明辨認善惡美醜,還能對於人的性格產生受益終身的深遠影響。
  • 亞里斯多德 (Aristotle, 384-322 BCE,希) 也認為音樂能影響人的道德觀念。既然音樂能夠直接調動人們的情緒,聆聽由恰當的樂器演奏的某種音樂,當然會幫助一個人形成與之相關的品質。
  • 聖奧斯定 (St. Augustine, Bishop of Hippo, 354-430北非阿爾及利亞) :
    Qui bene cantat, bis orat – He who sings well, prays twice
    好的歌唱是雙倍的祈禱。

西方音樂 與 教會音樂

  1. 西方音樂起源於古希臘 。希臘古國,是最先進的文化之都,在西元328年,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大帝在拜占庭建立皇朝。這個地方在藝術上影響聖樂很深遠。如聖樂曲調的音階與樂理樂律都有取自拜占庭體制。拜占庭一族後來演變成希臘東正教 (Greek Orthdox) ,流行於東歐及俄羅斯一帶。
  2. 初期教會的聖樂,來自於早期基督徒聚會祈禱時所用的達味聖詠、以及新約古聖先賢們的訓誨辭與讚美詩。
  3. 西元三世紀左右,流行於義大利米蘭的安博羅 (Ambrosian Chant) 聖歌對於後來的天主教聖樂貢獻極為深遠。

    盎博羅聖歌 (Ambrosian Chant)

    米蘭 (Milan)是意大利羅馬城以外的最旺盛都會,曾經是多個皇朝的首都,又鄰近拜占庭。當音樂權威聖盎博羅 (St.Ambrosius 340-397)出任米蘭主教時,曾大力整頓禮祭 (Liturgy)及專為禮祭而設的「禮樂」(Liturgical music) 如聖歌 (Chant)、及聖詩 (Hymn)等。相傳在他給聖奧斯定 (St. Augustine 354-430)授洗後,兩人一時興起,大家一唱一和,將每日靈修心得,憑靈機一觸,順口成歌,即席譜成了「謝主辭」(Te Deum)。這也是當時常見的作曲風氣。
    (註: 聖奧斯定是聖盎博羅的學生及摯友,著作有史以來第一輯共六卷詳論聖樂節奏及曲調法則的文集) 。
    聖盎博羅當時的名氣甚大,推廣力強,影響歐洲各地深遠。最受關注的重點建樹有:

    • 在所有禮祭中,以拉丁文 (Latin) 替代希臘文,為羅馬天主教的正統語言。
    • 重訂禮樂用的曲詞 (text),又將之簡化 (Simple scheme) 並將每曲分成八節(stanza),每節只有四行詩,又多以一字一音方式唱 (Syllabic Style),兼有固定的拍子。這在流行一字多音,如戲曲散板般的花腔誦唱風格中(Melismatic Style) 是一大突破。
    • 為此,又引入簡易的反覆體聖詩 (Strophic hymn),即歌曲的所有各節歌詞,都以同樣的音樂旋律唱出;一般說來,這些歌詞是以較簡單及抒情的詩體寫改,例如:皇皇聖體 (Tantum ergo) 。
    • 製定禮樂詠唱時的三類標準方式:
      1. 「直唱式聖詠」(Direct psalmody) 全曲一氣呵成,旋律與經文都不重覆,如經文過長,亦可由兩組「對唱」至完。
      2. 「答唱式聖詠」(Responsorial psalmody) 原出古猶太教,由主祭先領唱,再由信友或歌詠團在 ”R”(Response) 即”回答處”作回應及在 ”V”(Verse) 即“分段處”輪流對唱。
      3. 「對唱式聖詠」(Arltiphonal psalmody) 進堂詠 (Introit) 常用此種方式,也是聖盎博羅提倡的重點方式。

    聖盎博羅這些建設性的修訂,為百多年後教宗額我略重訂禮樂時,鋪好穩固的踏腳石。

  4. 由於古希臘的音樂史料存留下來的極少,人們通常又把中世紀作為研究西方音樂的一個重要起點。中世紀(500~1450) 指的是歐洲封建社會,大約從公元5世紀至15世紀。中世紀歐洲的各種音樂機構如編寫、研究機構,以及合唱團、學校等,全部隸屬於教會,由神職人員管理。
  5. 在中世紀的前期,西方音樂呈現出基督宗教音樂一花獨放的局面。在這一時期,西方音樂是以教堂音樂為主要表現形式。中世紀基督教音樂的代表是葛利果聖詠﹙Gregorian Chant﹚。中世紀,流行於羅馬的葛利果聖歌(Gregorian Chant)原為修會內詠唱的拉丁文日課、祈禱、彌撒經文,曲調代代口傳下來。直到第六世紀末,教宗額我略一世(St. Gregory, the Great 590 – 604)邀請修會修士們進行收集、歸納和統一。傳說教宗額我略一世作曲或編訂時,聖神化作鴿子飛到他身旁指引。這統一的拉丁文單一曲調無伴奏的聖歌,為紀念 Pope Gregory the Great 便稱為葛利果聖歌,其歌譜為四線譜,且為自由拍,如今仍使用的歌本是「羅馬聖歌集Graduale Romanum」。
    • Monophony (base musical texture) is music with just one part, e.g. Gregorian chant, and is the dominant mode of the European vernacular genres as well as of Latin song… in polyphonic works, it remains a central compositional principle.
    • Heterophony is a kind of complex monophony – there is only one melody, but multiple voices each of which play the melody differently.
    • Polyphony is music with several parts, each independent but related and each as important as the others – none of them are merely accompaniment.
    • Homophony is music in which the top part has a dominant melody and other parts are subservient to it, moving in the same rhythm.
    • Monody is 17th century Italian song with a dominant melody and a separate accompaniment.
  6. 葛利果聖詠有古希臘及猶太的深遠傳統,是安博聖歌的延續。它並非為表演用,全為輔助禮祭,唱起來如流水行雲,超凡脫俗,客觀冷靜,徐和不促,無俗樂的誇張,清人間的慾念。被譽為西方聲樂(Vocalmusic)中的無價瑰寶;是早期複音聖樂(Polyphony)的支柱,也是眾多名曲的靈感泉源。
  7. 葛利果聖詠形成後,迅速傳向各地,特別是在義大利北部、英國、愛爾蘭、法國等地得到了普及發展。直到14世紀,在天主教會中還只有葛利果聖詠。在今天的天主教會中,葛利果聖詠也常被采用。
    葛利果聖詠作為歐洲封建社會初期的主體音樂,可以說是西方音樂文化中的第一朵花。它的發展與整個西方音樂史有密切的關係。在記譜法的研究、音樂理論、複音音樂的興起與發展、音樂學校的成立等許多方面,都要提及葛利果聖詠,即使現代的調式音樂也是以葛利果聖詠的調式為基礎。葛利果聖詠中最富特徵的旋律不僅長久地保存在中世紀作曲家的創作中,而且還保存在後來許多世紀的作曲家的創作中。我們在巴哈、莫扎特等人的作品中可以聽到這些旋律。
  8. 單音的額我略聖樂雖然能有良好及穩固的地位,但對於有生命活力的音樂家們來說,並不滿意只停留在此階段。關於複音音樂的記述,始自第七世紀至第九世紀之間,實際使用則大約始自第九世紀。
    • 以額樂的歌曲為定旋律,再在其上方或下方另加上一創作旋律與之對立的作曲法,初期稱為平行調 (Organum)。稍後,定旋律被稱為固定調 ( Cantus Firmus) 或持續調(Tenor)。從此,以額樂為基礎而不斷成長發展的 複音音樂(Polyphony)誕生了。
    • 複音音樂與額樂一般只是無伴奏的樂曲,但固定調之上或之下,以對位方法(Counterpoint)所創作出來的旋律,不單可以各自單獨存在,而且 當每一旋律縱線合起來時,更形成以後要發展的和聲學系統(Harmony)。
    • 初期的複音音樂有由兩聲部至六聲部不等,但到了十六世紀及巴洛克時期,更加發展至數十聲部。教會在複音音樂時期,以羅馬學派的帕勒斯 替那(1525-1594)為最特出的作曲家代表,當代的人曾稱譽他為音樂王子,他最大的成就是使複音聖樂能在教會禮儀中佔一席地位。相傳因帕氏的馬塞禮教宗彌撒曲 ”Missa Papa Marcelli”於1562年的脫利騰公議會(Council of Trent) 中演唱,使與會人士大受感動。因此, 以後用對位法所寫成的複音聖樂,就在教會中確立起來了。
  9. 自第九世紀起,教會音樂由單一曲調的額我略聖歌,多樣式地發展為多聲部無伴奏的聖歌,鼎盛時期為十五、十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1450~1600)的無伴奏複音音樂合唱,著名的作曲家有蒙台威爾第(C. Monteverdi)、德普雷(Josquindes Prez)、Jacques Arcadelt、拉薩斯﹙Orlandus Lassus,1532-1594﹚、和帕勒斯替那(G. P. Palestrina)。其中比利時人拉薩斯和前述義大利人帕勒斯替那可說是16世紀西方最傑出的音樂大師。拉薩斯曾創作了52首彌撒曲、100首聖母讚主歌,約1200首經文歌﹙Motet﹚和其它聖詠、悼歌。他的經文歌在音樂史上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主要代表作有《安葬彌撒》、《懺悔聖詠》。帕勒斯替那曾被人稱為“音樂之王”,其作品不僅優美動聽,而且數量驚人,計有彌撒曲103首,經文歌330首,奉獻曲68首,讚歌87首,聖母讚主歌35首,哀歌13首等。他的作品追求莊嚴肅穆的宗教氣氛,被認為是最理想的禮儀音樂。
    • Jacques Arcadelt (比 ) 1504–1568 Master of Madrigals
    • 帕勒斯替那 (義) Giovanni Pierluigi da Palestrina 1525 – 1594 音樂王子
  10. 第十七世紀,西方音樂史上稱為巴洛克時期(1600 – 1750)。因為教會作曲家也兼宮廷作曲家,所以音樂的形式漸形熱鬧(如:宮廷音樂和歌劇),從此聖樂與世俗音樂明顯地劃分出來,著名的作曲家有
    • 巴哈(J. S. Bach)(德),被譽為近代“音樂之父”,是巴洛克時期﹙1685-1750﹚最偉大的音樂大師,也是一位虔誠的基督信徒,他的創作在教會音樂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 另一著名作曲家為韓德爾(G. F. Handel)(德),為神劇(Oratorio)的先驅。其出名的聖樂作品為神劇“彌賽亞 Messias”。
  11. 第十八世紀在西方音樂史上稱為古典時期(1750 – 1820),最偉大的3位音樂家海頓、莫札特和貝多芬都曾創作過教會音樂。
    • 海頓(J. Haydn)(奧)深受教會音樂的薰陶。曾創作了14首彌撒曲,其中以《納爾遜彌撒曲》最有名。
    • 莫扎特(W. A, Mozart)(奧)一生共創作了18首彌撒曲,較著名的有《C小調彌撒曲》、《加冕彌撒曲》和《安魂彌撒曲》。
    • 貝多芬(L. V.Beethoven)(德)一生中雖只創作了兩首彌撒曲,《C大調彌撒曲》和《莊嚴彌撒曲》,《莊嚴彌撒曲》被貝多芬視為畢生的傑作,他完全是按著心靈的感受而創作的。這首彌撒曲雖然不是一首禮儀的聖樂,但卻表現出強烈的宗教情緒,的確是一首崇高的宗教音樂作品。
    • 舒伯特(F. Schubert)(奧)也創作過6首彌撒曲和其它聖樂,其中以《AB大調彌撒曲》和《聖母頌》最著名。他的《聖母頌》曲調柔美婉轉,表達細膩豐富,抒發了對真善美的嚮往。
  12. 第十九世紀在西方音樂史上稱為浪漫時期(1820 – 1900),不少音樂家仍在創作教會音樂。
    • 羅西尼(G. Rossini)(義)的後半生僅創作了兩部作品,均為教會音樂,一部為《聖母悼歌》,另一部為《小莊嚴彌撒曲》。
    • 白遼士(H. Berlioz)(法)創作的教會音樂有《安魂彌撒曲》、《感恩曲》。
    • 孟德爾頌(F. Mendelssohn)(德)則對讚歌、頌歌和經文歌等合唱樂的創作感興趣,他的最有名的一首聖樂為《讚頌西雍》。
    • 李斯特(F. Liszt)(匈)一生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他曾創作過彌撒曲、聖詠等教會音樂,如《格蘭彌撒曲》、《Ungarische Kronungs-Messe》。
    • 威爾第(G. Verdi)(義)創作了不少教會音樂作品。他的最著名的一首聖樂是《安魂彌撒曲》。該曲採用傳統彌撒的體裁和詞句,具有催人淚下的巨大感染力。
    • 布拉姆斯(]. Brahms)(德)也創作了不少合唱體裁的教會音樂,包括《德國安魂曲》、《感恩曲》、《彌撒曲》等。
  13. 20世紀以來,許多音樂家們從教會中汲取靈感和創作激情,寫出了不少優秀的基督宗教聖樂。
    • 斯特拉文斯基(I. Strawinsky)的《彌撒曲》是本世紀彌撒曲中的佼佼者,令人回想起14、15世紀時的教會音樂。他的《詩篇交響曲》選擇了聖經中的3首讚美詩作為交響曲3個樂章聲樂部分的唱詞,這部巨作被作者稱為“為上帝的榮耀而作”。
    • 法國作曲家普朗克的無伴奏合唱《G小調彌撒曲》是他聲樂作品中的傑作,代表了他聲樂創作的最高水平。
    • 英國作曲家威廉斯的《聖誕頌歌幻想曲》、布里頓的《聖誕頌歌儀式》也屬於本世紀優秀的基督宗教聖樂之列。
    • 匈牙利作曲家高大宜(Zoltan Kodaly)、英國作曲家沃爾頓、美國作曲家伯恩斯坦都創作了一些傑出的彌撒曲。
      其餘著名的音樂家還有
    • 德布西 (法) Claude Achille Debussy 1862-1918 印象樂派創始者
    • 西貝流士 (芬) Jean Sibelius 1865-1957 芬蘭最偉大的作曲家
    • 拉威爾 (法) Maurice Ravel 1875-1937 傑出的管弦樂色彩大師
    • 科普蘭 (美) Aaron Copland 1900-1990 他寫出了美國的音樂
    • 戴思 (法) Lucien Deiss 近代教會聖經注釋、禮儀專家

    西方音樂之所以採用許多基督宗教的題材,主要在於西方的觀眾、聽眾對基督宗教非常熟悉,欣賞起來通俗易懂。如果我們對基督宗教缺乏了解,就不能全面、準確地把握和欣賞西方音樂。所以不管是從欣賞西方音樂的角度,還是從全面了解基督宗教的角度,研究基督宗教與西方音樂之間的關係都是必要的。

  14. 梵二大公會議開啟了禮儀的本地化,各語言和民族的文化傳統使聖樂更增加了地方性的色彩,真如聖經所載:各民族,各邦國及各不同語言的人民,都要侍奉祂(達7:14)。
  15. 教宗庇護十世 (Pope Pius X)於1903年ll月22日頒的上諭 ”Motu proprio” on Sacred Music (論宗教音樂) 說:「禮樂的目標必須有崇高的神聖品質,應為良善人所樂用,又能顯示禮儀的莊嚴,同時也能愉快及忠實地表達信友們的心意;另外它必須是教會為滿足所有人民、國家、時代並在簡樸及完美生活中所需求的」 http://www.adoremus.org/TraLeSollecitudini.html

Church Documents

Tra le Sollecitudini

Instruction on Sacred Music

Pope Pius X

November 22, 1903

Church Music

Read More →

與你同行

Guu Lin 林谷作者: 林谷 10/29/2003

記得1991年參加活力運動時,狄剛總主教講了一句話挺打動人的:「很多事都有著天主上智的照顧」。我很喜歡〝上智的照顧〞這話, 感覺這比「事事皆有天主安排」的說法更積極些。換言之,內心常祈禱,盡力做好手邊本份工作,全心信賴天父,行動中的默觀。一如耶穌會的名言 “Work as if success depends on your own efforts, but trust as if all depend on God.”

雖未曾見過天主,可是經由福音中所記載的耶穌言行、教會內可敬的神長以及言行一致、表裡如一的信友們身上,我可以感受得到 – 祂與我們天天在一起(瑪28:20);其實祂離我們每人並不遠,因為我們生活、行動、存在,都在祂內 (宗17:27~28)。

感謝天主讓我生長在一個充滿濃厚宗教氣氛的家庭,誠如朱蒙泉神父所言:「營造一個好的環境,為孩子是非常有功勞的事。」真的,父母對天主的信賴、孝愛之心,早已深深影響我們四兄弟妹,尤其在極艱辛的情況下,克勤克儉地送我們進光仁就讀,使我們自幼便與音樂結緣。記得在光仁,每當中午吃便當時,優美的古典音樂即播放至整個校園內,令人心曠神怡、身心舒暢。光仁是聖母聖心會的神父們所創辦的,至今仍十分懷念光仁的種種,影響極其深遠。

我也有幸曾經在不同的教會團體中成長,小時候萬大路玫瑰天主堂的唱詩班和自修班,大學後,參加了基督生活團和永和聖母升天堂的永青聖詠團,永和堂的張國珽副主教音樂素養很高,且十分重視永青。在那近十年的歲月裡, 與永青許多好友們一起歡笑、歌唱、成長,大三上時,也是靠著家人及永青的好友們適時伸出溫暖的手,陪同我走過生命中最低潮的時刻,患難見真交,一點不錯。在永青,唱了許多好聽的教會歌曲,其中最吸引我的便是法國戴思神父 (Rev. Lucien Deiss) 的聖經樂章第一集,例如:新巴斯卦、上主為王、真主唯一、天國子民、上主是我的牧人、高天歡樂等。出國前,也曾參加佳播聖詠團一段時間,佳播對聖經樂章第二集的推廣,真是不遺餘力,我們現今常唱的雖看不見你、醒來吧!我心、黎明曙光等好聽的歌,都出自其中。

1986經由永青老友培德的指引,來美進修。行前,當時參加的弘道基督生活團輔導 – 景耀山神父曾指點:「到了那裡,去找朱蒙泉神父。」初到此,文化衝激不小,幸有培德、昌宇夫婦協助,且很快地就帶我來 SJCCC (OCCA),參加讀經、彌撒,並介紹給聖詠團的朋友們,使我感到很溫馨、有希望、及喜樂。同時我也清楚地意識到這個團體很不簡單,臥虎藏龍,這裏有許多以前大專同學會、基督生活團、神修小會的前輩們,彷彿台灣的陶成在此地開花結果。

當時主席是周麗鵬,我印象很深刻在第一次參加St. Clare彌撒,聽他不疾不徐地報告各事項,十分親切、和氣。更難忘的是陶雅谷神父以他那溫暖厚實的雙手握著我,頻說:「歡迎!歡迎!」彌撒後,在Parish Hall 還有聚餐,看到大家其樂融融,且在事後一 起捲袖清理善後的情景,我不禁暗忖:「好!了不起,真是個有活力的團體。」很快地我便見到朱蒙泉神父,第一次聽他講道,很不一樣。與神父初談,仍記得他篤定的眼神,望之儼然。之後多年神父對這團體的陪伴與諸多人格成長的系列課程,幫助了我們更進一步整合自己,邁向成熟與成全的道路。真的很深地感受到神父對於我們無私地關愛,認真聆聽我們的心聲,也有很深的期許,他一直希望建樹我們成為有自信,有自尊,能彼此合作的一個愛的團體。

此外很令我驚奇的是,當時團體常有為我們所敬愛的神長們來訪,主持彌撒、舉行講座及避靜。記憶中有:馬愛德神父、劉家正神父、王敬弘神父、甘國棟神父、李哲修神父、黃德寬神父、詹德隆神父、程若石神父、弘宣天神父、朱恩榮神父,以及岳偉利修女、李玲玲修女,更有甚者,單國璽樞機主教,狄剛總主教、賈彥文總主教、徐英發主教等,相信我一定還漏寫了不少當時來訪的神父修女們。我們真是蒙主眷顧愛護的一群,雖身在海外,卻不感孤獨。來訪的神父修女更新link @ /blog/2021/04/25/the-great-shepherds-and-sisters-that-have-been-with-sjccm/

還記得1988到1992年間參與同工會時,除了陶神父外,有時也能邀請到朱神父或劉神父和我們在一起。神父們多半聆聽,偶而適時指點或總結,常能凝聚共識,給予同工們肯定與鼓勵,令人不由得心生佩服。還記得有一次開會適逢隔日是國定假日,大家發言甚為踴躍,主席賴經緯見大家興緻這麼高,乾脆讓大家暢所欲言,會議延至近十一點半才結束!當然並非每次會議都一團和氣,有時也有意見不同,進而聲音分貝拉高的場面出現。幸而當時那幾位嗓門較大的同工們,私下交情不錯,所以也能作到對事不對人,不至於傷到彼此和氣;然而這經得起考驗的友誼與相互信任是經過長時間的合作共事,讀經生活分享,慢慢培養出來的。倘若沒有這互信的基礎,太尖銳的針鋒相對,往往只會造成彼此隔閡,進而傷及團體的合一。碰到這情況時,我只能祈求聖神賜予當事人智慧、愛德,能慢慢尋求溝通解決途徑。聖保祿也曾說:「我若有先知之恩,又明白一切奧秘和各種知識,我若有全備的信心,甚至能移山,但我若沒有愛,我什麼也不算。」(格前十三,2)

十六年來,一直讓我和內人曉雯持續不斷投身的就是聖詠團,我們都十分喜愛這個團體,什麼原因呢?首先音樂,尤其歌唱是我倆共同的興趣,我們更喜歡好的合唱曲。此外,聖詠團的團員們都有著一致的目標,即是以歌聲讚美感謝天主,以期能在禮儀中助人入禱、引人入聖。光靠我們自身的努力是很難做到的,所以我們也經常祈求天主及聖神的助佑。每週日於練唱結束祈禱時,也常願將這團體獻給聖母,祈求她慈愛地看顧這個團體,好能走在主的道路上,蒙主所悅納。

1986年,初入聖詠團時,指揮是朱健仁,他真是多才多藝,彈得一手好吉他,且歌聲嘹亮,指揮亦有大將之風。近幾年來他認真著手譜寫禮儀三個年度的所有答唱詠,已為不少北美華人天主教團體及臺灣堂區採用。此外,他所作的真福八端,也頗受好評。他對聖樂的執著投入,值得我們為他喝采!之後,楊洛接了幾年指揮,其間簡玉也幫過一年多的忙,楊洛還翻譯了好幾首動聽的聖歌,如心靈之歌、信德、醒等。

1992年初,集合此地與台灣諸多好友們的通力合作,團體出了本“你伴我歌”,是一本實用的歌本。只可惜因缺乏經驗,在版權問題上未能處理得宜,以至日後無法再印,殊為憾事! 但這也給我們上了很重要的一課,凡有關音樂版權諸事宜應按部就班,小心行事。這也是為何你伴我歌十一年來,修修補補多次仍在使用,實因不少我們常唱的歌,只在你伴我歌內,如朱健仁、楊洛的作品等。

1992年中,我接下指揮工作,是不小的挑戰!我並未學過指揮,之前惟一指揮的經驗,是在金門服役時,曾被外調去支援、指揮一個近百人連隊的軍歌練唱,結果在全師比賽中獲得第二名,是一次難忘的鼓勵。自幼在光仁的薰陶及永青聖詠團多年的耳濡目染,使我對聖歌的拍子、速度、唱法有了些體會,團員們也都十分支持及愛護,尤其是內人背後默默的協助。這指揮一職一接就接到現在,其間孟慶榮也幫忙過好一陣子。

1994年,胡季祺、呂珍夫婦經由顧神父介紹,進入聖詠團,這可是我們一大轉捩點。季祺平易近人,見多識廣,是位不可多得的司琴與指揮,他對合音譜寫、簡譜彈奏,常有神來之筆,妙不可言。呂珍的鋼琴造詣更是深不可測,只知很多著名演唱家與合唱團體在演出時,都指名要請她伴奏。儘管如此,他們對聖詠團是十分投入的,八年來彌撒前後各一小時練唱,他們幾乎都在,近幾年來季祺又盡心將他在發聲法上所學所體會的,傾囊相授。只要有心學習,常參加主日一點半到兩點發聲練唱的團員,均感受益良多,團員們都十分喜愛他們。感謝天主,祂真正俯聽了我當年為司琴人選懇切的禱求。

十一年來,另有幾件聖詠團的里程碑,願與諸位分享:

首先是答唱詠用唱的,現已行之有年,好像很平常,不少人大概不知道陳若明為此事催生費了多大的心力。在朱健仁的答唱詠尚未形成前,若明那時是禮儀組組長,因我不知去那找每主日答唱詠的歌譜,他便一首首的遍尋可唱的中外答唱詠,了不起。此外他也大力鼓吹我們要加入St. Clare本堂聖週四、五、六各族裔共融的禮儀(Triduum),這為我們又是一大挑戰,他知我們並不熟悉英文聖歌,又幫我們選曲,使我們有歌可尋。記憶中是從96年,我們開始參加,這也大大增加了我們與本堂其它族裔的互動;只是要跨出這步,我們得付出不少努力,而這一切用心在望復活彌撒中,我見到了它的效果。記得有一年聖週六,繼葡萄牙聖詠團之後,我們接著唱彌撒後半段歌曲,當我們以英文唱出第一首St. Louis Jesuit Mass的Holy Holy時,那天領唱繼抒詠的美國朋友John,立即轉身看著我們,面露驚喜,且眼淚奪眶而出。我只知我們以英文唱較能引起共鳴,可是沒想到團員們的歌聲配合呂珍震撼的鋼琴伴奏,頓時整個教堂歌聲震天,放聲歌頌主的凱旋。阿肋路亞!能夠如此,夫復何求,這不正是我們努力的目標嗎?讚美感謝天主!

此外,我們的新生代如周文穎、夏佩聖、周隸薇、古婷、楊景、周隸帆相繼支援聖詠團的司琴工作,且小佩近年來也幫忙安排所有家庭彌撒中的英文歌曲,使我們的下一代孩子們能與父母們一起唱他們平時較熟悉的英文聖歌,這是多麼美好的事。小薇也願每月至少二次為我們伴奏,且能適時配合我們彌撒前後的練唱,她們以謙遜的態度展現其音樂方面的才華和領導才能,真是為她們高興,也見到團體的希望及CCD多年栽培的效果。

另外值得提的是團員們歌聲優美,又頗有向心力。記得有一回週五晚,緊急召集大家試試錄音效果,因通知時間太倉促,原想大概只有幾位能來,豈料那晚全團三十多位團員幾乎全部到齊。我當場驚訝不已,他們是這麼認真又熱愛這聖詠團,每當臨危受命時,團員們立即動員起來,全力以赴,這樣的團體怎能不吸引人?又怎感受不出天主聖神真是常臨在我們當中!

還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也令我印象深刻。去年五月Memorial weekend我們舉辦了聖詠團第一次出遊,由季祺領車展開三天二夜King’s Canyon之旅,近六十多位團員及家屬參加,車隊九輛,浩浩蕩蕩由San Jose出發。我一路殿後,當我們轉上一個環型高架交流道時,這九輛車隊一輛跟著一輛,畫出一道美麗壯觀的弧線!我和曉雯不禁異口同聲的說:「哇!好美啊!」觀微知著,團員們彼此的默契竟也表現在這跟車上!那次來回數百哩的車程,越過七千英呎高山峻嶺,九車長陣,無一拖隊,真令人稱奇!

很少提筆,但為一個投身十七年的團體及所熱愛的聖詠團寫出一些內心的感受和較深的經驗,是義不容辭的事。掛一漏萬,無法鉅細靡遺,可是我相信每個人的努力都記在天上,希望將來去見天父的時刻,我們大家都能一起加入天國的天使合唱團,繼續不停地歌頌讚揚我們的上主,天主!

Choir Outing 05/26/2002

Read More →

一位聖詠團團員的省思

作者: 單曉雯 2012

單曉雯-Jenny Lin從到教堂的第一天就被帶入了聖詠團,直到25年後的今天,我還是個聖詠團團員,想來真有些不可思議,是要有很多的恩寵才辦得到。譬如:不曾需要搬遷;歷經幾位指揮輪番上陣帶領我們精益求精,由齊唱到混聲合唱和領唱,由中文到英文和拉丁文;而從團員中獲得的友誼,更是恩寵上加恩寵。

聖詠團的服務主要就是在感恩祭中以音樂歌聲輔助禮儀的進行。近日讀到一篇教宗說的話, 節錄如下: 【在彌撒禮儀中,在與天主的對話中,最基本的就是做到「心口合一」。就是口中所說的,與心中所想的,完全一致。我們的心,要能超越糾結煩亂的掛慮,順服地向天主聖言開放,專心於教會的祈禱,好能讓我們在禮儀中所聽,和所答應的話,引導我們朝向天主。】俗話說得好〝歌唱是雙倍的祈禱〞,正是因為 ‘唱’其實是讓我們能更專心的去 ‘說’,把化為歌詞的禱詞,以豐富的情感舒發出來。為達到這境界,需要練習: 熟悉歌詞使咬字清晰,抓準音調高低、節奏快慢和拍子的變化,最後仍要有餘力注意指揮的控制聲量大小、漸急漸緩、與各聲部間的平衡和協調。我發現,當團員們終能沉浸於這種「心口合一」的情境時,往往就能把這份感動渲染至彌撒的會眾之中!

很高興最近在 ‘Falling Upward’書中讀到Fr. Rohr提出,我們要去發現「任務中隱藏的任務」─ 就是去發現: 當我們在做我們所做的事時,我們真正在做的事‧‧‧那就是在 ‘接受’或 ‘散發’一股能量。那麼,聖詠團隱藏的任務是什麼呢? 我想就是團員們彼此接受和散發出的那股愛的能量。是這愛的能量帶給我們溫暖、喜樂、滿足和合一。

註: Falling Upward 踏上生命的第二旅程by Richard Rohr 理查‧羅爾 (啟示出版)

Read More →

每週一語話聖歌 –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 《我自幽谷呼號》 & 《跟隨我》

7/24/2022 常年期第十七主日

「進堂詠」《看世界充滿黑暗》。今天的讀經一,創世紀18:20~32,是舊約中十分著名的一段經文,敍述亞巴郎如何為二座罪惡深重的城「索多瑪、哈摩辣」向天主求情,從五十個義人一直討價還到十個義人,但最終連十個義人也找不出來,二城終遭天火焚毀。這雖是約四千年前發生的事,然而環顧今世,科技確實遠勝於彼時,但在天主所憎惡的邪行上,相較於「索多瑪、哈摩辣」,現今改進了嗎?近年來,一些教理也被質疑,不僅來自教外人士,就連教會內亦充滿張力,若牧者之間有異聲,羊群當何所適從? 祈求聖神,帶領教會,走向合一,知所進退。

「領主曲」《我自幽谷呼號》,出自法國戴思神父的聖經樂章。這首歌的對經「天主啊!祢若細察我諸罪愆,主啊!有誰還能立得住?」發人深省。大學時就很喜歡這首歌,此曲歌詞來自聖詠第130 篇,是一篇很好的懺悔聖詠。已經很久沒唱它了,這次我們做了新的嘗試,詩節部份以前是齊唱,這次改為合唱,聽來更有感情,謝謝季祺的建議。此曲回應了今天的讀經:世間的罪惡,義人的求情,以及耶穌教導我們如何祈禱 -「天主經」,首先感恩,釐清意向,祈求寬恕、護佑,耐心等候。

「結束曲」《跟隨我》。耶穌先愛了我們,為拯救吾罪而甘願被釘十字架上。我們除了感恩、也得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隨祂。

(7/21/2022 GL)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