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宗良發布《在信仰內合一》宗座牧函
教宗良十四世在基督普世君王節發布《在信仰內合一》宗座牧函。他回顧尼西亞大公會議的歷史,強調它的“大公性價值”。教宗邀請信友一起行走,到達合一與和好的目標,並把神學上的爭議拋在身後,面向未來的大公運動。
(梵蒂岡新聞網)“教會自肇始便宣揚在信仰內合一,基督徒蒙召在和諧中行走,以愛與喜樂守護並傳揚”基督。祂是人類“領受的恩典”,祂是“天主的獨生子,為了我們的得得救,從天降下”。公元325年尼西亞大公會議的與會主教們如此宣誓了自己的信仰。
教宗良十四世在他的宗座牧函《在信仰內合一》(In unitate fidei)中首先提到這件事。該牧函於11月23日主日,基督普世君王節公諸於世,以此紀念尼西亞大公會議召開1700週年,鼓勵眾基督徒“以更新的熱忱宣誓信仰,因為世世代代以來,信仰的真理一直是基督徒的共同遺產,值得我們以常新和切合當下的方式來宣認和深化”。
教宗也引用國際神學委員會的文件,《耶穌基督,天主之子,救世主。尼西亞大公會議召開1700週年》,以“深入理解尼西亞大公會議不僅在神學與教會層面,也在文化與社會層面的重要性和現實性”。
對基督的信仰宣認帶來希望
教宗重申,基督信仰的核心,乃是尼西亞大公會議所宣認的“對天主之子,耶穌基督的信仰”,至今仍在彌撒中透過《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經》予以宣認。這份信經“聯合所有基督徒”,在“我們所處的艱難時代帶來希望”。
普世基督徒團體是和平的標記
在牧函中,教宗首先回顧了尼西亞大公會議的歷史,詳述那次大公會議制定的《信經》。接著,他邀請人們在當今時代省思對天主的信仰,基督為拯救人類而死在十字架上的祭獻、祂的復活與升天為我們開啟的新生命道路,以及尼西亞大公會議的大公性崇高價值。
正是基於這種價值,“大公運動”得以建立,並在“近60年來取得了許多成果”。
此外“大公對話”推動我們“認出在耶穌基督內的弟兄姊妹”,即那些屬於“其他教會和教會團體”的信徒。此對話也幫助我們發現,基督的門徒在整個世界是唯一且普世的團體。教宗指出,在這個因諸多衝突而分裂的世界中,這個團體“能成為和平的標記與和好的工具”。
《尼西亞信經》能成為合一行程的準側
教宗進一步指出,“為了能以令人信服的方式履行這項使命,我們必須一起行走,以實現所有基督徒彼此間的合一與和好。《尼西亞信經》能成為這旅程的基礎與參照準側”。因此,我們需要“把那些已失去理由的神學爭議拋在腦後,在唯一的信仰和愛中團聚”。
教宗解釋道,“重建基督徒之間的合一並不會使我們更貧乏,反而變得富有。這個目標唯有通過耐心、漫長且有時艱難的旅途才有可能實現。這既是一項神學上的挑戰,更是一項靈性上的挑戰。因此,“我們需要一種靈性上的大公運動,如《尼西亞信經》所展現的那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