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宗良十四世: 青年禧年慶典閉幕彌撒講道全文
8月3日主日上午9時,教宗良十四世在羅馬的托爾維爾加塔主持了青年禧年慶典活動的閉幕彌撒,參與者超過百萬人。
(梵蒂岡新聞網)教宗良十四世於8月3日主日上午9點,在羅馬的托爾維爾加塔(Tor Vergata)主持了青年禧年慶典活動的閉幕彌撒,來自146個國家的百萬青年在場參加。教宗在彌撒講道中強調,我們生命的圓滿,不取決於我們積累了什麼,也不取決於我們擁有什麼,而在於我們懂得以喜樂的心去接納、去分享。
以下是教宗良的彌撒講道全文:
親愛的青年朋友們:
昨晚一同度過守夜祈禱之後,今天我們再次相聚,舉行感恩祭,這是上主為我們將自己完全奉獻的聖事。在這個經驗中,我們可以想象重新走過厄瑪烏門徒在復活主日晚上所經歷的行程(參閱:路廿四13-35):他們先是因恐懼和失望離開了耶路撒冷;他們離開時深信,耶穌死後,再也沒有什麼可期待的,也沒有什麼可希望的。然而,他們剛好遇見了祂,接納祂作為旅行的伴侶,聆聽祂講解聖經,最終在祂擘餅時認出了祂。於是,他們的眼睛開了,復活喜訊的宣告在他們心中占有一席之地。
今天的禮儀並未直接講述這個情節,但引導我們默想其中的敘述:與復活主的相遇改變我們的生命,光照我們的情感、渴望及思想。
第一篇讀經取自《訓道篇》,邀請我們像那兩位門徒一樣,直面自身的有限性,正視那些終將逝去的事物的短暫與空虛(參閱:訓一2;二21-23);而答唱詠則作出回應,給我們呈現這個圖像:“青草早晨雖然旺盛繁茂,傍晚割去即形枯槁”(詠九十5-6)。這是兩個強烈、也許有點令人震驚的提醒,但不應讓我們驚恐,好似這些是應“禁忌”的話題。因為我們所談的脆弱,其實是我們作為奇跡的一部分。我們想想“青草”的象徵意義:一片繁花盛開的草地難道不美嗎?當然,它很脆弱,由纖細、易碎的莖組成,容易枯萎、彎曲、折斷,但同時又被其他新芽迅速取代,而前者慷慨地用自己的腐爛作為土地的養分和肥料。如此一來,田地有了生命力,不斷更新,在寒冷的冬季也如此,當一切似乎沈寂時,它的能量仍在地下湧動,準備在春天到來時迸發出來,綻放出萬千色彩。
親愛的朋友們,我們也是如此,我們就是這樣被造的。不是為了過一種理所當然、一成不變的生活,而是為了活出一種在奉獻與愛中不斷重生的生命。因此,我們總是渴望“更多”,而這是任何受造物都無法給予我們的;我們感到有一股熾烈的渴望,以至於這世上沒有任何飲品能解渴。面對這樣的渴望,我們不要欺騙自己的心,試圖用無效的替代品來撲滅它!我們要聆聽這份渴望,讓它成為我們登高的階梯,如同孩子般踮起腳尖,在與天主相遇的窗前張望。我們將會發現,祂正等待著我們,祂輕輕地叩響我們靈魂的窗戶(參閱:默三20)。在二十歲的年紀,這也是一件美好的事——敞開心扉迎接祂,讓祂進入我們的生命,然後與祂一同踏上通往永恆的旅程。
聖奧斯定在談到他對天主的熱切追尋時,曾自問:“那麼,我們的希望是什麼?……是大地嗎?不。是從大地得來的東西,如金、銀、樹木、莊稼、水嗎?這些東西受人喜愛,它們美妙,是好東西”(《講道集》313/F,3)。他總結道,“去尋找那造物者吧,祂才是你的希望”(同上)。而後,他回顧自己走過的行程,祈禱說:“祢就在我內,我卻在外。我在外尋找祢……,祢呼喚我,祢的聲音穿透了我的聾耳;祢閃耀光芒,祢的光輝驅散了我的盲目;祢散髮馨香,我呼吸著這芬芳而渴慕祢,我品嘗了(參閱:詠33:9;伯前二3),便飢渴難耐(參閱:瑪五6;格前四11);祢觸摸了我,我便燃起了對祢和平的渴望”(《懺悔錄》10,27)
這些話非常美好,讓我想起教宗方濟各在里斯本世青節對其他如同你們這樣的青年說過的話:“每個人都蒙召去面對那些沒有簡單或即刻答案的重大問題,它們邀請我們踏上旅程,超越自我,走向更遠的地方……,沒有這最初的騰躍,就永遠無法翱翔。因此,當我們發現自己內心飢渴、躁動不安、感到殘缺、渴望意義與未來時,我們不必驚慌……。我們沒有生病,我們個個都生龍活虎!”(與大學生會面時的講話,2023年8月3日)。
我們心中都有一個無法回避的重大問題——對真理的渴求驅使我們詢問自己:什麼是真正的幸福?生命的真正樂趣是什麼?怎樣才能掙脫虛度、厭倦與平庸的枷鎖?
這幾天,你們經歷了許多美好的時刻。你們遇到了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同齡人。你們交流了知識,分享了期待,並通過藝術、音樂、科技和體育與城市展開對話。在大競技場,你們還領了告解聖事,獲得了天主的寬恕,更祈求祂的幫助,好能善度人生。
在這一切中,你們能得到一個重要的答案:我們生命的圓滿,不取決於我們積累了什麼,也不取決於我們擁有什麼,正如我們在福音中所聽到的那樣(參閱:路十二13-21),而在於我們懂得以喜樂的心去接納、去分享(參閱:瑪十8-10;若六1-13)。購買、囤積、消費,無法滿足人心。我們需要舉目向上,仰望“天上的事”(參閱:哥三2),才能意識到,在世間萬物中唯有用來促使我們與天主及弟兄姐妹在愛中共融,才具有意義,並在我們心中培養“憐憫的心腸、仁慈、謙卑、良善和含忍”(哥三12)、寬恕(參閱:同上,13節)、和平(參閱:若十四27),如同基督所懷有的心情(參閱:斐二5)。在這個視野中,我們將越來越深刻地理解“望德不叫人蒙羞,因為天主的愛,藉著所賜與我們的聖神,已傾注在我們心中了”(參閱:羅五5)。
親愛的青年朋友們,耶穌就是我們的希望。正如聖若望保祿二世所說:“正是祂在你們內激起了那渴望,讓你們的生命成就偉大的事……,使你們不斷成長,也使社會更人性化、更有弟兄情誼”(第十五屆世青節守夜禮,2000年8月19日)。讓我們始終與耶穌緊密相連,始終與祂保持友誼,以祈禱、朝拜聖體、領聖體、勤辦告解、慷慨行愛德的方式去滋養這段友誼,這正是即將榮列聖品的真福皮耶喬治·弗拉薩蒂(Pier Giorgio Frassati)與卡洛·阿庫蒂斯(Carlo Acutis)所教導我們的。無論身處何方,都要嚮往偉大的事,努力成聖。切莫滿足於次要的事。如此,你們必將見證福音之光在自己心中、在周遭世界與日俱增。
我將你們托付給瑪利亞,希望之母。在她的助佑下,你們過幾天就要回到自己的國家,回到世界各地,你們要懷著喜樂繼續跟隨救主的足跡,以你們的熱忱和信仰見證感染們所遇到的每一個人!祝你們旅途愉快!
|